平泉的文化遗产

平泉的文化遗产

“平泉文化遗产”的概述

对“平泉的文化遗产”的“评价”

 平泉是在12世纪的日本本州北部为了实现佛教中的理想世界而建造的政治与行政上的据点。
 从6世纪至12世纪,佛教从中国大陆一直传播到日本列岛的最东端,在传播过程中又融合了日本特有的自然崇拜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性质,将近末法时期时,以阿弥陀如来的极乐净土信仰为中心的净土思想开始兴盛,被评价为以佛堂和净土庭园为首的平泉构成资产就是基于这种佛教和净土思想、为了在现世中塑造一个佛国土(净土)空间而创造出的独特事例。
 不论是地面保存的部分还是地下残留的遗迹,平泉文化遗产展示了伴随着佛教(包括净土思想在内)的传入和普及而产生的、给寺院建筑和庭园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的价值观的交流状况,是象征着建筑和庭园领域的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杰出典型。
 净土思想是这些建筑和庭园的创造源泉,从净土思想中还衍生出了基于现世与来世的生死观,在现在的平泉宗教礼仪和民俗文化艺术中,这种净土思想仍然被人们切实地代代传承。

平泉与佛国土(净土)

 所谓佛国土,是指佛之境地或佛之世界,也指通过誓愿和修行而建立的境地。日本一般认为“净土”是指阿弥陀如来的极乐净土,但东亚的佛教则认为,绝对永远的佛之感悟世界、高位和低位的菩萨世界以及凡夫与圣人共同居住的世界等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可以把它们全都看成是洁净的佛国土(净土)。
 尤其从6世纪至12世纪,日本独特的佛教得以发展,其思想认为,在现世中,佛之最高理想世界——佛国土(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平泉的建筑和庭园以及考古学的遗迹群,是在融合了日本的自然崇拝思想后发展而成的独特佛教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以将近末法时期时开始兴盛的阿弥陀如来的极乐净土信仰为中心的净土思想的基础上,为了在现世中塑造出一片佛国土(净土)而创造的。

至登录的流程

  1. 名列世界遗产暂定名单(2001年4月)
  2.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推荐书(2006年12月)
  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进行现场调查(2007年8月)
  4.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决定延期登录(2008年7月)
  5. 再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推荐书(2010年1月)
  6. ICOMOS进行现场调查(第2次)(2010年9月)
  7.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决定登录(2011年6月)

登录资产(2011年记载)

资产名称:平泉 ─表现佛国土(净土)建筑、庭园及考古学性遗迹群─

中尊寺(特别史迹指定地的一部分)

金色堂(国宝)
金色堂覆堂(重要文化财)
经藏(重要文化财)
大池伽蓝遗迹(特别史迹)
※特别史迹指定地中,不包含飞地指定地。

毛越寺(特别史迹指定地的一部分)

庭园(特别史迹、特别名胜)
常行堂(史迹的构成要素)
※特别史迹指定地中,不包含飞地指定地。

观自在王院遗迹(特别史迹、特别名胜)

※观自在王院遗迹为特别史迹毛越寺境内附镇守社遗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旧观自在王院庭园”被指定为了名胜。

无量光院遗迹(特别史迹指定地的一部分)
金鸡山(史迹指定地全域)

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2011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平泉的文化遗产”被认可载入世界遗产名录。记载的资产正式名称为“平泉 ─表现佛国土(净土)建筑、庭园及考古学性遗迹群─”。
 照片是2012年2月13日在平泉文化遗产中心举行“世界遗产证书授予仪式”(外务省主办)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长伊琳娜·博科娃授予的证书,现在由外务省保管。
 另外,证书的复印件被挂在了平泉文化遗产中心、平泉町政府大楼、柳之御所资料馆。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平泉─表现佛国土(净土)建筑、庭园及考古学性遗迹群”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载入该名录切实证明了该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该保护的显著普遍性价值。

登录年月日 伊琳娜·博科娃
2011年6月29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长

世界遗产登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