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的文化遺產

平泉的文化遺產

“平泉文化遺產”的概述

對「平泉的文化遺產」的「評價」

 平泉是在12世紀的日本本州北部為了實現佛教中的理想世界而建造的政治與行政上的據點。
 從6世紀至12世紀,佛教從中國大陸一直傳播到日本列島的最東端,在傳播過程中又融合了日本特有的自然崇拜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性質,將近末法時期時,以阿彌陀如來的極樂淨土信仰為中心的淨土思想開始興盛,被評價為以佛堂和淨土庭園為首的平泉構成資產就是基於這種佛教和淨土思想、為了在現世中塑造一個佛國土(淨土)空間而創造出的獨特事例。
 不論是地面保存的部分還是地下殘留的遺跡,平泉文化遺產展示了伴隨著佛教(包括淨土思想在內)的傳入和普及而產生的、給寺院建築和庭園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的價值觀的交流狀況,是象徵著建築和庭園領域的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傑出典型。
 淨土思想是這些建築和庭園的創造源泉,從淨土思想中還衍生出了基於現世與來世的生死觀,在現在的平泉宗教禮儀和民俗文化藝術中,這種淨土思想仍然被人們切實地代代傳承。

平泉與佛國土(淨土)

 所謂佛國土,是指佛之境地或佛之世界,也指通過誓願和修行而建立的境地。日本一般認為「淨土」是指阿彌陀如來的極樂淨土,但東亞的佛教則認為,絕對永遠的佛之感悟世界、高位和低位的菩薩世界以及凡夫與聖人共同居住的世界等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可以把它們全都看成是潔淨的佛國土(淨土)。
 尤其從6世紀至12世紀,日本獨特的佛教得以發展,其思想認為,在現世中,佛之最高理想世界——佛國土(淨土)是可以實現的。
 平泉的建築和庭園以及考古學的遺跡群,是在融合了日本的自然崇拜思想後發展而成的獨特佛教的基礎上、尤其是在以將近末法時期時開始興盛的阿彌陀如來的極樂淨土信仰為中心的淨土思想的基礎上,為了在現世中塑造出一片佛國土(淨土)而創造的。

至登錄的流程

  1. 名列世界遺產暫定名單(2001年4月)
  2.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推薦書(2006年12月)
  3.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進行現場調查(2007年8月)
  4. 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決定延期登錄(2008年7月)
  5. 再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推薦書(2010年1月)
  6. ICOMOS進行現場調查(第2次)(2010年9月)
  7. 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決定登錄(2011年6月)

登錄資產(2011年記載)

資產名稱:平泉 ─表現佛國土(淨土)建築、庭園及考古學性遺跡群─

中尊寺(特別史跡指定地的一部分)

金色堂(國寶)
金色堂覆堂(重要文化財)
經藏(重要文化財)
大池伽藍遺跡(特別史跡)
※特別史跡指定地中,不包含飛地指定地。

毛越寺(特別史跡指定地的一部分)

庭園(特別史跡、特別名勝)
常行堂(史跡的構成要素)
※特別史跡指定地中,不包含飛地指定地。

觀自在王院遺跡(特別史跡、特別名勝)

※觀自在王院遺跡為特別史跡毛越寺境內附鎮守社遺跡的一部分。
另外,作為「舊觀自在王院庭園」被指定為了名勝。

無量光院遺跡(特別史跡指定地的一部分)
金雞山(史跡指定地全域)

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2011年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平泉的文化遺產」被認可載入世界遺產名錄。記載的資產正式名稱為「平泉 ─表現佛國土(淨土)建築、庭園及考古學性遺跡群─」。
 照片是2012年2月13日在平泉文化遺產中心舉行「世界遺產證書授予儀式」(外務省主辦)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幹事長伊琳娜‧博科娃授予的證書,現在由外務省保管。
 另外,證書的複印件被掛在了平泉文化遺產中心、平泉町政府大樓、柳之御所資料館。

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
世界遺產公約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平泉─表現佛國土(淨土)建築、庭園及考古學性遺跡群」載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載入該名錄切實證明了該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應該保護的顯著普遍性價值。

登錄年月日 伊琳娜‧博科娃
2011年6月29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幹事長

世界遺產登錄的歷程